工作报告:解读2015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

2020-11-04   来源:职业生涯规划

“十三五” 规划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,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,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,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,使更加适应时代要求,更加符合发展规律,更加反映人民意愿。

 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,“十三五”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,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,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。编制好“十三五”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
  2015年7月20日,中国*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决定201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*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,主要议程是,*中央政治局向中国*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,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。*中央总书记*主持会议。

  宣布

  2014年4月17日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召开全国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,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。他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,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,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,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,使“十三五”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,更加符合发展规律,更加反映人民意愿。

 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,“十三五”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,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,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。编制好“十三五”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
  工作规划

 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介绍,就2014年的工作来讲,主要有四个方面。一是做深做实前期研究;二是起草形成基本思路;三是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;四是积极推进规划立法工作。各方面的智慧是编制好规划的源头活水,集思广益是规划成功的关键,为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,深化细化前期研究,我们选取了25个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,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研究。

  中国国家能源局已启动“十三五”核电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。

  十三五规划编制实质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路线图。参照《战略落地》书籍,十三五规划设计,共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:战略分析、战略理念立意、战略总体设计、战略顶层设计、战略分层设计、战略详细设计、战略沙盘推演、最终论证质询。

  制定关键点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制定的成败,是决定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要素之一,制定过程中借鉴历史经验并给出新的战略定位,事关全局,关系重大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提出了“四个全面”的战略布局,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,中国的“十三五”规划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,这需要我们去思考五年规划的新方位,只有当我们能够回答五年规划从哪里来的时候,才能够更深刻地认知五年规划的本质属性,也能为我们考虑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提供有益的启示。

  “十三五”增长率以7%为宜

  正确处理预期和可能的关系,建议“十三五”规划适度从紧,将GDP增长率目标定为7%左右。

  从历史来看,五年计划指标制定平均大约留有半年的余地。每个时期不同,有的过于冒进,典型的是“二五”计划,指标定得过高,导致基本都没能完成;有的又过于保守,譬如“六五”计划和“八五”计划,指标定得过低,使得大多数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,分别平均完成了1.7倍与2.7倍。其中,最关键的是经济增长率指标定得过低,“六五”计划规定社会总产值指标增长率为4%,实际增长为11%;“八五”计划规定经济增长率为6%,实际增长为11.6%。

 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确实符合*同志当年说的是波浪式的前进,经过几年治理整顿之后,又会有一个飞跃。制定“六五”计划和“八五”计划的时候,恰恰都处于经济周期下行的低谷时期,大家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倾向于保守。同时,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基调都是结构调整与治理整顿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的起始点和“六五”、“八五”很相似,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峰值到2014年已经7年,已经和前几轮的下行周期相当,同时也处于结构调整、产业转型的时期。因此,“十三五”的经济增长率制定要适度从紧,不必要太保守,要预见到规划后半期经济上行的可能,避免重犯“六五”、“八五”的错误,由于计划偏离度太大而失效,不得不进行大幅度修订。

  经济增长率指标的确定对于整个规划编制具有确定基调功能。根据我们估算,“十三五”的潜在增长率在6.7%~7.7%之间。如果从紧,经济增长率指标可以定为7%。此外,经济增长率指标还是一个锚定,具有平抑经济波动,提供稳定预期功能,从这个角度看,也是7%为宜。

  规划要弥补市场失灵

 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规划要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资源配置手段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经济体制转型,五年计划已经从传统的经济计划转变为公共事务治理规划,经济类的指标从“六五”的60%下降到“十二五”的12.5%,绝大部分指标都属于教育、科技、资源环境、人民生活。

  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在规划中的关系时,我们历也有一定的经验教训,比较重大的转折是发生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之后,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计划就提出五年计划的指标应该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,这符合市场经济基本改革方向。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,如果规划不能一定程度上配置资源,实际上就变成“规划规划、墙上挂挂”,造成规划失控。

  “十五”计划表现得比较明显,污染物减排、经济结构调整,能源节约的目标都没有完成。“十一五”比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在规划中的作用,制定了约束性指标,完成情况明显比“十五”要好得多。

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同时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表现为政府参与资源配置更加积极全面,其中发展规划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:一是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刚性约束功能;二是对于关系公共利益的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引导功能;三是对于社会资源的信号引导功能。

  规划内容可以分为预测性、导向性、约束性三个部分,建议可以将“十一五”以来的指标两分法变为三分法,将预期性指标取消,代以预测性指标和导向性指标,保留约束性指标,其他内容也可以做相应调整。

  规划要引导地方职能转型

 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,以规划引导地方政府职能转型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将五年规划的制定权和实施权高度下放的同时,保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政治引导,中央和地方的目标逐步趋于相容,“十二五”规划两者目标一致性程度达到了75%。另一方面,中央政治引导并不足以约束地方化自身投资、财政收入、经济增长的冲动。

  指标制定的层层加码机制并未改变,国家制定的“十一五”规划经济增长率为7.5%,省级为10.1%,地市级为13.1%,到县级就成了14.2%。地方政府具有化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强烈动机。国家规划很早就取消了投资与财政收入的指标,但是我们可以看到,各级地方政府大多仍然保留财政收入、投资增长的指标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需要发挥引导地方政府从发展主体转向推动发展主体,同时,需要强化规划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功能。

  首先,建议改变地市级以下政府自主编制五年规划的方式,采取先下后上,几下几上的方式,并要求其在提交本级人大审议之前,先要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。从而推动上位规划的落地,同时也强化了规划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功能。

  其次,建议将主体功能区的分类考核机制引入到“十三五”规划,对于生态保护、改善民生任务重的地区取消GDP考核,引导地方竞争从经济增长竞争更多地转向公共服务提供竞争。

  “全面发展”要求规划的总体性

  正确处理重点和全面的关系,将五年规划名称调整为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五年规划纲要”。

  历,我国的五年计划名称曾经做过两次调整,第一次是从“六五”计划开始,将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,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,第二次是“十一五”规划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。

  五年规划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了经济和社会的范围,成为全面的国家发展规划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、政治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,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将全面涵盖“五位一体”的内容。

  建议从“十三五”规划开始,将五年规划名称调整为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第××个五年规划纲要”,以更加名副其实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要兼顾2030年远景

  正确处理中期与长期的关系,制定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同时制定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完成,标志党的十六大、十七大、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。由于党的代表大会尚未提出2030年目标,这就出现了五年规划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如何衔接的问题。

  “九五”计划也恰好是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五年,同时又缺乏更长远的目标指引,在制定“九五”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2010年远景目标,这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20年目标奠定了基础。建议参考这一做法,在制定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同时制定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,并为党的二十大提出2050目标奠定基础。

  处理好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关系

  正确处理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关系,创新机制扩大公众参与的形式与渠道。“十五”计划以来,我国意在五年规划编制过程中引入了公众建言献策机制,并不断完善。但是,公众参与环节过于单一,且在政策制定的后期,公众参与程度较低,公众影响有限。建议通过机制创新,进一步开辟公众参与的渠道,创新公众参与方式,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: “十三五” 规划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,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,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,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,使更加适应时代要求,更加符合发展规律,更加反映人民意愿。

 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,“十三五”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,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,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。编制好“十三五”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
  2015年7月20日,中国*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决定201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*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,主要议程是,*中央政治局向中国*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,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。*中央总书记*主持会议。

  宣布

  2014年4月17日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召开全国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,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。他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,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,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,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,使“十三五”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,更加符合发展规律,更加反映人民意愿。

 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,“十三五”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,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,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。编制好“十三五”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。

  工作规划

 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介绍,就2014年的工作来讲,主要有四个方面。一是做深做实前期研究;二是起草形成基本思路;三是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;四是积极推进规划立法工作。各方面的智慧是编制好规划的源头活水,集思广益是规划成功的关键,为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,深化细化前期研究,我们选取了25个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,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研究。

  中国国家能源局已启动“十三五”核电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。

  十三五规划编制实质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路线图。参照《战略落地》书籍,十三五规划设计,共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:战略分析、战略理念立意、战略总体设计、战略顶层设计、战略分层设计、战略详细设计、战略沙盘推演、最终论证质询。

  制定关键点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制定的成败,是决定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”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要素之一,制定过程中借鉴历史经验并给出新的战略定位,事关全局,关系重大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提出了“四个全面”的战略布局,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,中国的“十三五”规划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,这需要我们去思考五年规划的新方位,只有当我们能够回答五年规划从哪里来的时候,才能够更深刻地认知五年规划的本质属性,也能为我们考虑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提供有益的启示。

  “十三五”增长率以7%为宜

  正确处理预期和可能的关系,建议“十三五”规划适度从紧,将GDP增长率目标定为7%左右。

  从历史来看,五年计划指标制定平均大约留有半年的余地。每个时期不同,有的过于冒进,典型的是“二五”计划,指标定得过高,导致基本都没能完成;有的又过于保守,譬如“六五”计划和“八五”计划,指标定得过低,使得大多数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,分别平均完成了1.7倍与2.7倍。其中,最关键的是经济增长率指标定得过低,“六五”计划规定社会总产值指标增长率为4%,实际增长为11%;“八五”计划规定经济增长率为6%,实际增长为11.6%。

 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程度上确实符合*同志当年说的是波浪式的前进,经过几年治理整顿之后,又会有一个飞跃。制定“六五”计划和“八五”计划的时候,恰恰都处于经济周期下行的低谷时期,大家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倾向于保守。同时,经济发展指导方针的基调都是结构调整与治理整顿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的起始点和“六五”、“八五”很相似,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峰值到2014年已经7年,已经和前几轮的下行周期相当,同时也处于结构调整、产业转型的时期。因此,“十三五”的经济增长率制定要适度从紧,不必要太保守,要预见到规划后半期经济上行的可能,避免重犯“六五”、“八五”的错误,由于计划偏离度太大而失效,不得不进行大幅度修订。

  经济增长率指标的确定对于整个规划编制具有确定基调功能。根据我们估算,“十三五”的潜在增长率在6.7%~7.7%之间。如果从紧,经济增长率指标可以定为7%。此外,经济增长率指标还是一个锚定,具有平抑经济波动,提供稳定预期功能,从这个角度看,也是7%为宜。

  规划要弥补市场失灵

 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,规划要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资源配置手段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经济体制转型,五年计划已经从传统的经济计划转变为公共事务治理规划,经济类的指标从“六五”的60%下降到“十二五”的12.5%,绝大部分指标都属于教育、科技、资源环境、人民生活。

  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在规划中的关系时,我们历也有一定的经验教训,比较重大的转折是发生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之后,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计划就提出五年计划的指标应该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,这符合市场经济基本改革方向。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,如果规划不能一定程度上配置资源,实际上就变成“规划规划、墙上挂挂”,造成规划失控。

  “十五”计划表现得比较明显,污染物减排、经济结构调整,能源节约的目标都没有完成。“十一五”比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在规划中的作用,制定了约束性指标,完成情况明显比“十五”要好得多。

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同时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表现为政府参与资源配置更加积极全面,其中发展规划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:一是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刚性约束功能;二是对于关系公共利益的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引导功能;三是对于社会资源的信号引导功能。

  规划内容可以分为预测性、导向性、约束性三个部分,建议可以将“十一五”以来的指标两分法变为三分法,将预期性指标取消,代以预测性指标和导向性指标,保留约束性指标,其他内容也可以做相应调整。

  规划要引导地方职能转型

 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,以规划引导地方政府职能转型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将五年规划的制定权和实施权高度下放的同时,保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政治引导,中央和地方的目标逐步趋于相容,“十二五”规划两者目标一致性程度达到了75%。另一方面,中央政治引导并不足以约束地方化自身投资、财政收入、经济增长的冲动。

  指标制定的层层加码机制并未改变,国家制定的“十一五”规划经济增长率为7.5%,省级为10.1%,地市级为13.1%,到县级就成了14.2%。地方政府具有化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强烈动机。国家规划很早就取消了投资与财政收入的指标,但是我们可以看到,各级地方政府大多仍然保留财政收入、投资增长的指标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需要发挥引导地方政府从发展主体转向推动发展主体,同时,需要强化规划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功能。

  首先,建议改变地市级以下政府自主编制五年规划的方式,采取先下后上,几下几上的方式,并要求其在提交本级人大审议之前,先要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。从而推动上位规划的落地,同时也强化了规划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功能。

  其次,建议将主体功能区的分类考核机制引入到“十三五”规划,对于生态保护、改善民生任务重的地区取消GDP考核,引导地方竞争从经济增长竞争更多地转向公共服务提供竞争。

  “全面发展”要求规划的总体性

  正确处理重点和全面的关系,将五年规划名称调整为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五年规划纲要”。

  历,我国的五年计划名称曾经做过两次调整,第一次是从“六五”计划开始,将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,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,第二次是“十一五”规划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。

  五年规划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了经济和社会的范围,成为全面的国家发展规划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、政治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,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将全面涵盖“五位一体”的内容。

  建议从“十三五”规划开始,将五年规划名称调整为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第××个五年规划纲要”,以更加名副其实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要兼顾2030年远景

  正确处理中期与长期的关系,制定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同时制定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完成,标志党的十六大、十七大、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。由于党的代表大会尚未提出2030年目标,这就出现了五年规划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如何衔接的问题。

  “九五”计划也恰好是实现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最后五年,同时又缺乏更长远的目标指引,在制定“九五”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2010年远景目标,这为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20年目标奠定了基础。建议参考这一做法,在制定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同时制定2030年远景目标纲要,并为党的二十大提出2050目标奠定基础。

  处理好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关系

  正确处理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关系,创新机制扩大公众参与的形式与渠道。“十五”计划以来,我国意在五年规划编制过程中引入了公众建言献策机制,并不断完善。但是,公众参与环节过于单一,且在政策制定的后期,公众参与程度较低,公众影响有限。建议通过机制创新,进一步开辟公众参与的渠道,创新公众参与方式,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:

  首先,创新机制开展广泛的政策协商与政策讨论。建议公开五年计划阶段性编制面临的问题和难点,以及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分歧,通过网络、媒体等渠道来广泛征求不同意见,展开广泛的讨论,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程度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。

  其次,建言献策活动主要是征集公众的意见,是集中民众智慧的过程,同时还要有集中民众意愿的正式环节设计,通过识别公众需求和偏好,来使得规划更大程度反映公众需要。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,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利益表达,偏好表达,使之成为计划优先次序选择的重要依据。

  再次,中国的五年规划不到最后公布的一刻,都属于高度保密的内容,公众不识庐山真面目,对于规划往往知之不多。建议公开不同阶段的文本和重要的决策过程,让公众了解政府在做什么,以消除对政策决策过程的各种错误印象,并引导公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。

  最后,公众参与需要互联网思维。移动互联网为更大范围、更为直接、更小成本的公众参与创造了可能。决策者不但可以通过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开放公众直接参与的渠道,同时更重要的还可以通过微信群等方式,依托不同层级的社会架构,组织全社会广泛召开五年规划的网络研讨会,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辩论和政策讨论.

  核心智囊团

  2015年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、经济学家林毅夫领衔,55位来自各个领域的翘楚组成“十三五”规划专家委员会。这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的核心智囊团。其中有4名企业家入选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的编制要广泛征求民意。国务院总理*多次提到“高手在民间”,这次“十三五”规划《纲要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通过媒体、网络、微信等平台广发“英雄帖”,征集大众意见。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士透露说,超半数的专家都是“十二五”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,是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。此外,根据“十三五”时期的发展形势和重点任务,发改委也对专家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调整。


  首先,创新机制开展广泛的政策协商与政策讨论。建议公开五年计划阶段性编制面临的问题和难点,以及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分歧,通过网络、媒体等渠道来广泛征求不同意见,展开广泛的讨论,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程度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。

  其次,建言献策活动主要是征集公众的意见,是集中民众智慧的过程,同时还要有集中民众意愿的正式环节设计,通过识别公众需求和偏好,来使得规划更大程度反映公众需要。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,进一步增强公众的利益表达,偏好表达,使之成为计划优先次序选择的重要依据。

  再次,中国的五年规划不到最后公布的一刻,都属于高度保密的内容,公众不识庐山真面目,对于规划往往知之不多。建议公开不同阶段的文本和重要的决策过程,让公众了解政府在做什么,以消除对政策决策过程的各种错误印象,并引导公众更多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。

  最后,公众参与需要互联网思维。移动互联网为更大范围、更为直接、更小成本的公众参与创造了可能。决策者不但可以通过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开放公众直接参与的渠道,同时更重要的还可以通过微信群等方式,依托不同层级的社会架构,组织全社会广泛召开五年规划的网络研讨会,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辩论和政策讨论.

  核心智囊团

  2015年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、经济学家林毅夫领衔,55位来自各个领域的翘楚组成“十三五”规划专家委员会。这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编制的核心智囊团。其中有4名企业家入选。

  “十三五”规划的编制要广泛征求民意。国务院总理*多次提到“高手在民间”,这次“十三五”规划《纲要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通过媒体、网络、微信等平台广发“英雄帖”,征集大众意见。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士透露说,超半数的专家都是“十二五”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,是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。此外,根据“十三五”时期的发展形势和重点任务,发改委也对专家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调整。

工作报告:解读2015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

http://m.cnzealou.com/ziliao/91778.html

展开更多 50 %)
分享

热门关注

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300字汇编4篇

职业生涯规划

职业生涯规划评估与调整范文(精选3篇)

职业生涯规划

职业生涯规划书结束语三篇

职业生涯规划

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调整范文(通用3篇)

职业生涯规划

职业生涯规划【四篇】

职业生涯规划

大学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书【4篇】

职业生涯规划

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【汇编五篇】

职业生涯规划

职业生涯规划前言400字(通用3篇)

职业生涯规划

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力分析精选四篇

职业生涯规划

职业生涯规划评估调整范文三篇

职业生涯规划